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处理策略(2020 完整版)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Electricalstorm,ES)是最危险的临床情况之一,2006 年 ACC/AHA 定义 ES 为:室速发作频繁,24h>2 次;或者室速发作持续超过 12hoICD 电风暴是指需要 ICD 正确治疗(ATP 和 shock)的室性心律失常,24h>3 次,每次间隔 5min 以上(AVID 硏究);其中ICD 误放电不计算在内、ICD 不能转复 VT 不能计算为 2 次。2017 年AHA/ACC 室性心律失常管理指南中明确定义 ES 为:24h 持续性 VT/VF发作>3 次,或需要 ICD 正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 次。在既往文献中 ES 也称为交感风暴、室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ES 发作是基础心脏病、触发因素(包括电解质紊乱、感染药物作用、心功能恶化)、其他疾病的影响的综合结果,在不同的观察人群中,发生率在 10-28%,但无论是何种人群,ES 的发作均意味着死亡率增加,2007Sesselberg 等观察了 719 例患者发现,ES 发生后的前 3 个月病死率增加 18 倍,在 3 个月后死亡率比没有 ES 的患者增加 3 倍。ES的处理:1、明确基础疾病及 ES 诱因:明确基础疾病、正确处理诱因(缺血、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是极其关键的,离子通道疾病和心肌病的处理的差别是非常大的。2.镇静药物的使用:正确使用咪达唑仑、杜冷丁、安定、非那根、氯丙嗪、佑美托咪定等药物,镇静药物对于抑制交感兴奋,减少电风暴的发作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其对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影响。3.电转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结合使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 VT/VF,及时电转复是抢救生命的关键,但是频繁的电复律事件可致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发作,并可能引起情绪方面问题。正确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防止 VT/VF 反复发作的基础。无论是 2015年 ESC 室性心律失常指南还是 2017 年 AHA/ACC/HRS 室性心律失常管理指南均推荐 B 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作为 ES 的首选(长 QT 患者除外)。B 受体阻滞剂阻滞钠、钾、钙三种离子通道及治疗多种基础心脏病,对抗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稳定细胞膜电位,提高心室颤动阈值,降低猝死率。临床经常使用超短期 B 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半衰期 9min,1 分钟内给与负荷量0.5mg/kg・min,随后 0.05mg/kg・min 维持量,最大量0.2-0.3mg/kg・min)。也有硏究发现胺碘酮联合使用非选择性 B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比联合使用美托洛尔更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胺碘酮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