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壹 、 參與式管理的定義 1950 年代,Rensis Likert 等人提倡「參與」的管理概念前,權威式管理一直是傳統組織的管理特色。在今日變化快速的環境中,隨著組織狀況不同,所適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同。雖然還沒有任何一種管理方法可以解決所有類型組織的管理問題,但從人群關係學派所衍生出來的參與式管理(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其領導理念頗符合現代管理的人性化趨勢。 隨著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參與式管理」這個被廣泛使用的名詞,並沒有共同被接受的定義。以下敘述各個學者對參與式管理所提出的解釋與看法: H. H. Carey(1937)認為參與式管理是一種諮商式的監督過程,在此過程中,對於有關部屬福利或利益的事項,由部屬和主管一起共同討論。 V. H. Vroom(1959)認為參與式管理是在組織中,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團體、單位加入決策制定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所決定的事項將會影響所有參加決策制定過程的人員。 Douglas McGregor(1960)認為參與的方法是委任行事的另一種特殊的形式,就是部屬在自己的職責上,獲得較大的控制能力和較多的選擇自由。 C. J. Lammers(1967)解釋參與是在一個組織中,部屬可向上面階層運作權力的總額,這種可向上面階層運作權力的行徑,在部屬本身及主管的價值判斷中是合法的。 Terence R. Mitchell(1973)定義參與是組織中的人員共同享有決策制定權,在此決策制定過程中,所強調的是「能力」,而非「職位」,且所有溝通的管道必須是公開的。 William P . Anthony (1978) 說明參與式管理就是部屬參與決策制定的過程。它強調群體的主動參與,主管善用部屬的專業知能與創造能力來解決管理的重要問題,及和部屬分享權責,讓部屬實際參與組織的重要決策。 Donald J . Sager (1982) 界定參與式管理是部屬代表和管理者共享決策制定與合作所產生的經濟報酬,且部屬不會被監督者及同僚施予專制的司法行動。 Marshall Sashkin (1984)提出參與是部屬對自己工作環境中,特定活動的規劃與指導控制。這個廣義的定義包括了四個主要的內涵:(1)參與設定目標;(2)參與制定決策;(3)參與解決問題;(4)參與變革。 由以上的論點可以歸納出:參與式管理是一個企業組織或機關在推動業務前進的同時,使其員工在思想上、情緒上、感情上,對業務的決定與處理都有親身切入的察知與感受,而產生對組織的認同感、依附感、責任感及自尊、自重、自榮的心理,因而願意貢獻才能與力量,成功的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