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综合措施。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系统本身也需要有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为此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新的趋势。 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1 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分布式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 CPU 系统工作方式,多 CPU 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CPU 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目前还存在着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2 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 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变电站的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信等功能。集中式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大大减少站地面积;造价低,尤其是对35kV 或规模较小的变电站更为有利。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但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 (1)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若前置机故障,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必须采用双机并联运行的结构才能提高可靠性。 (2)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 (3)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