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济水在华夏文明早期的地位和作用

古济水在华夏文明早期的地位和作用_第1页
1/10
古济水在华夏文明早期的地位和作用_第2页
2/10
古济水在华夏文明早期的地位和作用_第3页
3/10
古济水在华夏文明早期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 2011-10-20 08:17 | 作者: 李德哲 | 查看: 45次 编者按:济源因济水发源而得名,济水文化是济源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着力打造济源水文化,提出了 “引水围城、引水入城、引水造湖、引水上山”的发展思路,以提升济源城市品位。这一水文化建设思路,是为了打造济源的城市特色,同时也是对济水文化的追思 与呼唤。济源人对济水情有独钟,大多数人对济水的历史也能略说一二,但济水留给人们的诸多疑问仍是值得探讨的:为什么历史文献中对济水多有记载?古人为什 么把济水奉为神灵并给予高规格的封祀?济水穿越黄河的记载为什么与古代四渎独流入海的定义不相符合?等等。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文史研究会会长李德哲同志, 从研究历史文献入手,并利用新的考古发现和海洋地质科研成果,回答了这些问题。 济水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水系,曾经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并称“四渎”。历经千万年沧桑变化,它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惟有济水源头的济源和山东的济 宁、济南、济阳等地名,作为历史的记忆,还能让今人大致辨出古济水的走向。正是由于济水是一条不复存在的河流,现代研究者已经很少有人关注它的过去。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地理历史学家史念海①曾经对济水故道进行过考察,对秦汉以后济水的变迁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见《济源古代文化研究·济水变迁史考》,中州 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据史氏考证,古济水上游(河南境内荥阳至开封地段)在秦汉之际已经断流,其下游的水流由于有众多支流的补给,唐宋以前仍有舟 楫之利,直到宋金时期,由于黄河改道,占据了济水河道,济水才完全消失。关于济水消失的原因,史氏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济水和长江、黄河、淮河相比,水源 和流域面均较小;近两三千年来地球气象的变化,雨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黄河屡次改道对济水河道的侵占和泥沙的淤积。 史念海先生的论证回答了秦汉以后济水逐步消失的原因和过程。但是,济水留给人们诸多疑问,仍然是值得探讨的:古代经学家们为什么对济水多有记载?济水穿越黄河的记载为什么与四渎独流入海之定义不相符合?古人为什么把济水奉为神灵给予高规格的封祀?等等。 济水穿越黄河之谜 济水在《禹贡》、《史记》、《尔雅》、《山海经》、《水经注》等重要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尔雅·释水》记为:“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 源注海者也。”按此记载,济水应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济水在华夏文明早期的地位和作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