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 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 《 乌 衣 巷 》( 刘 禹 锡 ) 朱 雀 桥 边 野 草 花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旧 时 王 榭 堂 前 燕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朱 雀 桥 边 昔 日 的 繁 华 已 荡 然 无 存 , 桥 边 已 长 满 杂 草 , 开 满 野 花 , 乌 衣 巷 已 失 去 昔 日的 富 丽 堂 皇 , 夕 阳 映 照 着 破 败 凄 凉 的 巷 口 , 点 出 了 时 代 更 替 、 物 是 人 非 的 盛 衰 兴 亡 之 感 。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 《 赋 得 古 原 草 送 别 》( 白 居 易 )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野 火 烧 不 尽 , 春 风 吹 又 生 。 远 芳 侵 古 道 ,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 萋 萋 满 别 情 。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 《 苏 幕 遮 》( 范 仲 淹 ) 碧 云 天 , 黄 叶 地 , 秋 色 连 波 , 波 上 寒 烟 翠 。 山 映 斜 阳 天 接水 , 芳 草 无 情 , 更 在 斜 阳 外 。 黯 乡 魂 , 追 旅 思 , 夜 夜 除 非 , 好 梦 留 人 睡 。 明 月 楼 高 休 独倚 , 酒 入 愁 肠 , 化 作 相 思 泪 。 黄 叶 就 是 勾 起 游 子 思 乡 的 东 西 , 异 旅 他 乡 , 仰 望 苍 穹 的 碧 蓝 , 只 见 黄 叶 飘 飞 , 不 由使 游 子 联 想 自 身 漂 泊 异 乡 的 怅 惘 , 勾 起 寂 寞 乡 愁 。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 如 :《 青 松 》( 陈 毅 ) 大 雪 压 青 松 ,青 松 挺 且 直 。 要 知 松 高 洁 ,待 到 雪 化 时 。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 竹 岩 》( 郑 板 桥 )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任 尔 东西 南 北 风 。 本 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