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以为,词的每一次发展和变化,都与时事的变化有很密切的关系。大家以为小词写美女爱情与时代不相关,可是就是这样不相干的东西,它其实是相干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所以我们对于《人间词话》的评价,应该是有肯定它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它不足的地方。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王国维是很了不起的,张惠言也是了不起的。 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并不是由眼前现实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 一年来,叶嘉莹教授以“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词学反思”为总题目,在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作了三次长篇演讲,涉及中国词学百年发展及其他文化问题,引起较大反响。2 0 1 0 年元旦,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专程到天津采访叶嘉莹教授,话题就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始了。 千年词学的困惑 记者: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可以说是2 0 世纪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件值得记录的大事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中国学者有意识地运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解释中国文学现象的一本著作,而且很可能是第一部。时间过去了百年,站在现在的立场来看,《人间词话》对于词学的传统意味着什么?对其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叶嘉莹:我有几次演讲,总的题目是“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词学反思”。《人间词话》是研究、评论词的著作,它问世百年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于词学有一个反思、一个回顾。一方面是向前推溯,《人间词话》发表以前,词学是什么情况,它对词学有什么继承,或者有什么创新。《人间词话》发表以后又是1 0 0 年了,那么这1 0 0年我们对于词学的研究又有什么创新和进展。 记者:越是重要的著作,越是需要放在长时段的历史坐标中来考察,才能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 叶嘉莹:你给我列了许多题目,但我想我还是从比较切实的、比较有体会和了解的事情谈起吧。 中国古代的论述,如先秦诸子百家,他们的著作往往是一个个的寓言、一个个的故事,或者像《论语》都是片段的语言,不是长篇大论的逻辑性的思辨文字。中国传统的文学评论的语言也是如此。中国文学批评所长的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一种感受、一种思维,不是把它归纳贯穿起来成为一种理论的东西。尤其是词这种文学体式,更加缺乏一个理论上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对于诗和文章还有一个总的看法,认为诗是言志,文是载道。而且言 “志”包括两种不同的内容,一是指你的一种理想、一种志意,比如孔子在《论语》中说 “盍各言尔志” 。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