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评赏南唐二主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妇孺皆知的名句,出自南唐著名的皇帝词人李煜。李煜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可以说是个异数,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代国君,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通晓音律,造诣很深,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但他却是一个十足的不称职的国君,他25岁继位南唐国君,当时的南唐已经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国破,他被宋军俘虏,过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最终又被宋太宗赐药毒死。李煜虽然在治国上才能平平,却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王国维先生曾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位皇帝词人为什么能如此受到王国维的肯定?有李清照之誉的叶嘉莹先生又是如何评价李煜的词呢? 因为词本来就是歌词之词,都是写给歌女去唱的,是歌词之词,可是你看李后主写些什么呢,我们看李后主写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李后主之所以不同了,李后主写的不再是歌词之词了,李后主写的是他自己破国亡家的悲哀,小楼昨夜又东风,是我的故国不堪回首在月明中,所以王国维说,李后主是变伶工之词,伶工就是演奏音乐的人,伶人演奏音乐的,歌唱的奏曲子的人。就是配合着当时的宴乐歌唱的曲词,所以作者写的都是那些美女跟爱情,作者不是言志,不是说他自己的感觉和感情。可是李后主站出来写他自己的感觉和感情,所以他就改变了伶工的词,成为士大夫的词。士大夫就是自己写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了。曹雪芹为什么打破了旧小说的传统?旧小说写历史、写传闻、写神话,都不是自己,与作者无干,可是曹雪芹写的是他自己亲身对于人生的悲欢离合的一段深刻的体会,是出于自己深刻的体会。他不得不写,他不得不说,所以他打破了小说的传统,李后主经过破国亡家的这种惨痛的遭遇,他心里边有这样的悲哀感慨,不能不说。所以当他写歌词的时候,不再写歌女的歌妓酒女的词了,而把他自己的悲哀写出来了,所以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是中国词演化上的一大转折。所以后来才有苏东坡,所以后来才有辛弃疾,不再是给歌女写歌唱的词,是作者自己站出来说自己的话,这是李后主之了不起的一点。 还有一点,王国维又说了,“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