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作用中国教育家严九章说:“教育工作要做得成功,要做到事半功倍,其实也不难,重教人不重教书,重教育不重教授,这是成功之道,这是成功的为师之道”,这里的“教人”,“教育”就是指德育教育。可谓德育教育教学是否成功,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环节。德育工作必需是常抓不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交织着进行,它渗透在教学工作,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把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质的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依赖与学校,社会,家庭,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它通过舆论、批评、奖励等手段来促进学生努力进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称为“他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是非感来自我反省,自我强制,自我管理,从而上升到具有“自律”的精神,使学生不仅懂得怎样做,而且还懂得为什么这样做,从而达到象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对于公共幸福可养成主动的兴味,对于公共事业可养成负担的能力,对于公共是非可养成明了的判断。自治可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业上的愿力,智力,动力”这就是德育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一位青少年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1 注意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学生成长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又尤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在解放前,学校教育不普及,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美德,通过家庭教育得以承前启后,代代相传。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学校教育对国民的不断普及,家庭教育慢慢地退居次要的位置。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教育事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随着交通工具、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电视、电脑与因特网的普及应用,信息传播迅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已处在一个和古代截然不同的社会。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国际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国外的一些思想观念闯入国门,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观念,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新的观念,新的社会现象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产生了一些丑恶现象,又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