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外语教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不同的时期,各国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逐渐地,人们不满足于单纯的教学,而是培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对知识结构的宏观把控和实际运用。我国自教学外语以来经过了几个时期。一开始是以技能为主的英语教育阶段,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了 1966年左右,其后的十几年时间,外语的教学教育处于停滞阶段。恢复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对 1978 年左右的中国来说,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当时的教学主要旨在恢复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外语教育教学的重点是,摸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途径。到今天为止,对于外语的教育教学还是处于摸索之中,但是现在的教学已经不止于对语言本身的学习,还在于外语教学中,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近三十多年来,西方国家在思辨能力的研究上进行了诸多理论实践,使之得以蓬勃发展。其中最有名的两个理论模型分别是,三元结构模型和德尔夫研究的模型。而我国的专业人士,文秋芳教授,也提出了关于思辨能力的模型---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教授指出,外语类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重复、记忆、模仿是必要的练习环节,但是在分析、推理、评价方面,并不是这些练习能够代替的。很多专业课,外语语言水平总有限制,这就引发了对于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因为现在教育教学中时间空间的限制性,造成思辨能力在课堂训练培养也很有限。我国很多学习外语的学生很欠缺这种能力,黄源深教授就此曾写过: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思辨的缺席”。学外语出身的人,稍不注意就会得这种“思辨缺席症”,这样的话。文教授的模型中,最高层次为元认知,或称自我调控能力,即对自己思维的计划、管理、监控和评估的技能。该层级管理和控制着下一级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分为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在外语的学习中,学会怎么运用思辨能力使外语更加容易、深刻是很重要的。因此,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思辨能力(一)如何理解思辨能力人的重要特征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在于它的独立性,否则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独立思考在教育教学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它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为创造性奠定基础。思辩一词是哲学术语,它代表了一种思考方式,但不与外界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不符合逻辑。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这是因为思辨方法在其它方法之前,首先是命题,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