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合成氨脱硫系统的几个问题

合成氨脱硫系统的几个问题_第1页
1/6
合成氨脱硫系统的几个问题_第2页
2/6
合成氨脱硫系统的几个问题_第3页
3/6
合成氨脱硫系统的几个问题 张彤 (长春东狮科贸实业有限公司) 在合成氨生产各单元操作中,工艺最为简单的恐怕就是脱硫系统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恰恰也是脱硫。正如一位资深化工专家在评价脱硫催化剂时所说,每一种正规的脱硫催化剂都能很好的解决脱硫问题,但是,真正使用很好的厂家却不是太多。这是由于脱硫系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所决定的。笔者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脱硫系统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更多合成氨厂的脱硫装置,现对目前脱硫装置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纳整理如下,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教。 一.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整个合成氨生产的硫控制 在合成氨生产中,因为工艺流程的不同,如有联醇与不联醇的,变换有全低变与中低低等,对 H2S 的要求也不同。这就必须要针对本企业具体的工艺流程,统筹考虑,制定合理的H2S 指标。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工艺,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应该是:在确保变换低变催化剂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半水煤气脱硫与变换气脱硫的控制指标。而低变催化剂所需最低 H2S 浓度,仅仅是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和一定汽气比下的一个定值,其值高低主要取决于另两个因素。而低变后,硫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满足低变催化剂需求的前提下对半水煤气脱硫后的H2S 指标取低限,可以更有效的减轻后工序脱硫的压力,从而使生产更易控制。但是,实际上,好多厂子没有做到这一点,特别是有的厂子,当低变催化剂稍有异常,不是针对问题全面分析原因,在降低蒸汽用量或温度调节上下功夫,而是盲目的提高进口 H2S 指标。笔者在安徽就见到这样一家企业,该厂因为是全低变工艺,所以厂方认为变换进口 H2S 越高越好。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该厂半水煤气脱硫长期停运,变换出口气体分两路,一路直接去变压吸附脱碳,一路经变换气脱硫塔去碳化。两路气体分别经活性炭精脱硫槽后汇合回压缩机三入。该厂半水煤气中H2S 一般在500-700m g/m 3,而变换气脱硫能力又偏小,变脱后 H2S 长期控制在200-300 m g/m 3,这样就带来了一系列恶果:由于变压吸附解折出的气体中H2S 浓度太高,使脱碳腐蚀严重;活性炭精脱硫剂更换频繁;由于硫中毒,甲醇催化剂三个月就要更换;合成催化剂也因硫中毒而寿命很短。后来在笔者的建议下,坚持一次脱硫常开,脱硫后 H2S 指标控制在50-70 m g/m 3,既保证了低变催化剂的硫需求,又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变换气脱硫的负荷。当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合成氨脱硫系统的几个问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