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几种主要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市专顾委工业专家组 2008 年 12 月 23 日 城市供热管理是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供热方式有很多种选择,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如环保能源方面、投资方面、运行管理方面、舒适程度等等。推广哪一种供热方式对一个城市来说都涉及巨大的资金投入,错误的选择或采用某种不适当的供热方式,不仅会导致巨大而宝贵的建设资金的浪费,还会引起能源、环境和社会安定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准确全面的评价各种供热方式的优劣,或者说如何针对一个具体的现实情况选取最适合的供热方式,就成为一个既重要又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城市供热的最优方式,就成为城市采暖供热管理的首要任务。为此,市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工业专家组将“哈尔滨市几种主要供热方式的经济技术比较”确立为2007 年重点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几种主要供热方式的发展状况分析,结合哈尔滨城市供热的具体实际,对能效、经济和环保等一系列相关数据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有关哈尔滨市供热方式选择的建议。现将研究报告呈上,供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哈尔滨市区主要供热方式的现状分析 (一)供热现状 我市城市供热主要用于采暖用热和工业企业生产用热。采暖用热方面,截止到2006 年末,城市供热面积为14400 万平方米,实现集中供热面积8488 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为58.78%。工业热负荷主要是生产工艺用汽,主要用热行业有机械制造业、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随着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传统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市区工业热负荷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目前,我市的供热方式主要有热电联产供热、区域锅炉房供热、分散小锅炉房供热和小采暖炉灶供热。据统计,截止到2006 年末,全市共有热电厂(站)16 座(包括企业自备电厂),总装机容量1050.5MW,年发电量42.5 亿 kWh,供热能力1088GJ/h,供热面积3917 万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27.13%,年耗煤97.375 万吨,单位面积耗标煤量24.8kg;全市运行的区域锅炉房(7MW 及以上)170 座,锅炉453 台,承担集中供热面积4571 万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31.66%,年耗煤量137.13 万吨,单位面积耗标煤量30kg; 分散小锅炉房( 7MW 以下)2430座,锅炉3491 台,生产供热能力512GJ/h,供热面积4209 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