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一、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是从商品形式本身发生的 最初一看,商品好象是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但是,以上的分析表明,商品是很复杂的,充满着难以思议的神秘性。商品的这种神秘性从何产生呢?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是来自于使用价值本身。作为使用价值,无论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还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都直接为人们所感知,都毫无神秘的地方。同样,商品的神秘性也不是来源于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性质。因为:第一,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等等的耗费,这是一个生理学上的真理,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第二,作为决定价值量基础的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生产任何产品都要消耗时间,任何社会的人也都关心生产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多少,这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第三,从劳动的社会形式看,一旦人们以某种方式彼此为对方劳动,他们的劳动也就取得社会的形式,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这也不难理解。 实际上,商品的神秘性来自于商品形式。因为劳动产品一旦变成商品,就会由于下述三种表现形式而引起人们的幻觉。第一,商品生产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要表现为劳动产品都同样具有价值。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等同的、无差别的,可是这种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并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价值物表现出来。这样,似乎劳动产品本身就具有价值。第二,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采取了劳动产品具有价值量的形式。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本身是用劳动时间计算的,但劳动产品变为商品后,劳动量就不能用劳动时间直接计算,而是作为价值量来计算,价值量又要通过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这一转换,又使商品本身神秘化。第三,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即劳动产品互相交换的关系。在任何社会里,生产者互相之间都要发生关系,互相交换劳动。但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他们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要通过物与物的交换表现出来,使物本身带上神秘性。 可见,“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人们在商品形式面前,把劳动的社会性质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