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花楸开发讲作一、树种介绍(一)黑果花楸学名:黑果腺肋花楸,俗称野樱莓或不老莓,植物界蔷薇科、腺肋花楸属、多年生落叶“灌木”。灌木:(植物形状分两种,一种是“灌木”,一种是“乔木”)从根部萌生很多枝条形成一个树灌,如……乔木:是单株生长形成一根树干,如(二)黑果花楸的由来该树种原产于美国东北部,欧洲已有 100 余年的引种栽培历史,欧美一些国家都有相当规模的栽培和相关的加工产业。全球品种资源达 30 余种,分别适用于食用、药用、园林绿化和适应于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该树种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由果实加工的食品、饮料、药品、保健品、酿酒和化妆品等在市场上非常普及流行和畅销。我国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引种,辽宁省林业厅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此机构坐落在朝阳市的干旱地区)承担国家林业部“948”工程项目,先后从国外引进 10 余个品种,相继完成了组培育苗、插扦繁殖、栽培管理、区域试验、示范等方面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证明黑果花楸可以在我国年降水量>500mm,极限低温〉-50°C,土壤PH<8.0 以下的土地,三北地区均可栽植(丹东地区年降水 800—1200mm,土壤 PH 在 5.5—7 左右)在辽宁和吉林特为适宜,可大面积推广。目前,黑果花楸树种已被世人公认为集食用、药用、园林和生态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具有①抗逆性强②适应性广③结果早④产量高⑤栽植简易⑥管理粗放⑦富含花青素、多酚、黄酮⑧应用价值凸显的特点,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上,极具市场开发潜力,发展前景广阔。二、黑果花楸品种选择、其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一)品种选择:“辽黑一号”(栽植、推广以产果为主的花楸品种)(二)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该品种树高 1.5—2.5m,丛状树形;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主根分布于 30—40cm 土层中;(主根深 1—1.2 尺)花为完全两性花,(白色)复伞房花序;叶片互生,单叶椭圆形,叶缘重锯齿,叶脉羽状;深绿而光滑,秋季叶色变为灿烂的红紫混合色;果实为球形小浆果,果味酸甜,略有微涩味,果皮紫黑色,果肉暗红色,单果重 1—2g,果径 1.4cm。辽宁丹东地区一般于 4 月上旬芽萌动,4 月中旬新梢开始生长,4 月下旬展叶;5 月上旬开花,花期 20 天,5 月下旬座果;7 月末果实变红;8 月中旬进入成熟期;9 月上旬一 10 月上旬为采果期;11 月上旬落叶,彩叶期 20 天。营养生长集中于 5-7 月。从芽膨胀至落叶历时 200 天左右,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