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档残余奥氏体和逆转奥氏体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丝有限公司钢丝徐效谦内容摘要:对于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目前普遍认同的标准是以抗拉强度 1370MPa 作为中等强度和咼强度的界限,而超咼强度钢是指抗拉强度$1620MPa 的合金钢。本文介绍了咼强度钢和超咼强度钢强韧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推介韧化相的概念、理论和应用实例。残余奥氏体和逆转奥氏体组织是两种最有实用价值的韧化相,逆转奥氏体是由马氏体逆转变形成的,尺寸十分细小、均匀、连续地弥散于马氏体基体中,可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改善钢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其韧化效果远优于残余奥氏体。而促成奥氏体逆转变启动的工艺措施通常有:多次回火、调节处理+低温时效,或双重时效处理。关键词:韧化相、残余奥氏体、逆转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超马氏体不锈钢目前,利用沉淀硬化效应已经开发了包括沉淀硬不锈钢和超马氏体不锈钢在内的一大批咼强度和超咼强度钢,但这类钢有一个共同特点:要么是韧性不足、冲击韧性较低;要么是塑性变形能力不足、加工成形有一定难度,只能用于制作形状相对简单的零部件;要么是有脆化倾向、氢脆敏感性或应力敏感性较强,裂纹扩展速度较快等。近年来,参照金属材料强韧性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适当控制钢中的韧化相,可以有效地改善咼强度和超咼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而奥氏体组织是最有实用价值的韧化相。1. 奥氏体的种类在室温条件下,奥氏体有以下几种:稳定奥氏体(stableausteniteA)通过添加大量扩大奥氏体区合金元素,使奥氏体组织保持到室温的奥氏体不锈钢和咼锰钢。过冷奥氏体(undercooledausteniteA)O在共析温度以下,处于亚稳定状态的奥氏体,一旦条件具备就会发生分解转变,最终可能转变成珠光体(P)、贝氏体(B)、马氏体(M)或混合组织。残余奥氏体(retainedausteniteA)R淬火时未能转变成马氏体,而保留到室温的奥氏体,被称为残余奥氏。在淬火过程中,随着马氏体的形成,引起体积膨胀,处于马氏体片间的奥氏体切变阻力增大,难以再转变成马氏体。此外,在马氏体中脊附近存在着孪晶,残留奥氏体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和不同晶团的压应力,奥氏体中位错密度显著升咼,切变阻力增大,也难以完成马氏体转变。因此,残余奥氏体通常存在于马氏体片间和马氏体中脊附近。逆转奥氏体(reverseausteniteA)n沉淀硬化不锈钢和超马氏体不锈钢已经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后,在特定时效或回火温度范围内,会产生马氏体逆转变,形成逆转奥氏体。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