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正”和“方”的语义演变讨论中期报告“正”和“方”是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词语,它们的语义演变历史十分丰富,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在广泛使用。本文旨在讨论“正”和“方”的语义演变。在古代汉语中,“正”指直、直立、正直、正当、恰当等含义,如《左传》:“既以虔襄之乱,不胜其忿,以资于伯氏子,且以追念先君之命。故使卿士之数隧于正路,使国家之政出于民心。”可见“正路”指的是正当的、正确的路途。而“方”指方向、方位、方面、正当等含义,如《诗经》:“方其王乎,未善终也。”可见“方”在古代汉语中也带有正当的含义。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中的“正”和“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且主要含义都包含正当、恰当的意思。随着语言的演变,“正”和“方”的语义逐渐扩大,形成了许多新的用法。其中,“正”在一定程度上被用于强调,如“正是我要的结果”。同时,“正”也开始表示某事状态的固定性,如“正式”,“正解”等词的使用。而“方”则渐渐表示方向、方式等含义,如“方略”、“方案”等词的使用。在近现代汉语中,“正”和“方”的用法更是丰富多样。例如,“正义”、“正经”、“正常”等表达正义、正经、正常的词语,以及“方针”、“方法”、“方案”等表示方法、策略等词语,皆与“正”和“方”有关。与此同时,现代汉语中也出现了“正确”、“方便”等与“正”和“方”意义相似的词语。综上所述,“正”和“方”在汉语语言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语义演变既有扩大又有转变,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