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备课组成员(九年级组)课题课题: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授课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2、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学重点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步骤。教学难点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步骤。教学用具试管、药匙、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铁架台、集气瓶、木炭、铁丝、木条、砂纸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一定要制得几瓶纯净的氧气,什么样的操作能保证成功呢?新课讲解: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原理:加热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二、观察图2-15和2-17,该实验使用的仪器图中左半部分是发生装置,右半部分是收集装置。三、组装该套装置的顺序和方法(1)、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2)、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3)、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4)、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甚至阻塞导管。备注(补充)(5)、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四、观察书本图2-18,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五、收集氧气的方法: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判断: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六、用排水法收集时,何时开始收集气体?何时表示集满?(1)、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开始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空气。(2)、当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则已集满。七、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如何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部,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八、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呢?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九、归纳操作步骤:(1)连接并检查装置气密性(2)装入药品(3)固定装置(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6)将导管撤离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记忆】“茶”、“庄”、“定”、“点”、“收”、“利”(离)、“息”。十、课堂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用KMnO4或KClO3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如上图,属于固-固加热型。2、反思: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该用(固液不加热型)。3.收集氧气的方法4.实验室制取气体操作步骤板书设计课题3制取氧气一、反应原理二、实验装置三、收集方法四、操作步骤五、检验、验满(1)、发生装置(2)、收集装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