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课题内容: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2. 能力目标:通过采用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取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主要来自偏远少数民族乡镇,其小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进入中学后,同样面临这种状况: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目的复杂多样,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差。加之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较多,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难。特别是实验教学,课堂纪律的管理,学习动力的激励,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尤为重要。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2.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四、设计思路: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五、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一、导入: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