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交互影响宏观环境为:个体的人社会的人概念: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分类:(一)按是否符合常规: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依据 1、统计规律;2、社会规范;3、行为适应性;4、个体主观感受。(综合使用)(二)、按人生重要发展阶段(8 个)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变化性,可按性,整合性二、社会环境定义: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系统,包括实体组织和创造物。分类:物理社会环境:各种人造物;生物社会环境:人所控制的动植物;文化社会环境: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研究的基本假设。各项规章。1、生命中每个阶段都可能产生关键性的变化。(毕生发展观)(1)个体的心理行为发展贯穿终生(2)个体的心理行为发展是由多方面多层次的(3)个体的心理行为发展由多因素共同决定(4)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构成人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2、社会环境可改变人类行为。(1)不同社会环境塑造不同行为方式。(2)相同社会塑造同质行为。(3)对人的不同人生阶段,影响程度不同。(4)对个体行为特殊影响。(5)与遗传因素有关。3、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1)社会环境为人类行为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方式。(2)社会环境是人类成长的有力支持。(3)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参照标准。(4)人类行为中的个人问题,其真正原因常常不是个人原因而是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心理结构:意识,无(潜)意识(存在的证据:梦,过失,疾病症状),前意识。2、人格结构:本我: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是人格的生物成分。自我:在本我基础上发展。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的心理成分。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遵道德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3、心理动力:性本能:生本能:表现生存、发展、爱欲的力量。死本能:表现对他人的攻击、毁灭,战争,谋杀。本能的表现与阻碍,精神投入与反投入,就是精神分析动力系统的要核。4、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人格角度。(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5、适应问题:变相宣泄,自我防御(压抑,否定,投射,合理化作用;反向作用:矫枉过正,转化,退行,幽默,升华)6、贡献:提出了无意识的概念;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批评:非标准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泛性论的观点;过分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定格。(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