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常规检查评价报告一年一度的教学常规检查已经结束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本着“一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一切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切为了有利于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理念,通过查看学校教学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以及重大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情况,通过查看教师的备课笔记、深入课堂听评课和参与教学研究等情况;通过查看学校的教学管理档案、日常教学中的原始材料以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与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使我们不仅看到28处初中一年来的教学常规落实有力到位、新课程实施有条不紊、教研活动开展轰轰烈烈,而且使我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全市初中教学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现在从两大方面进行简要总结评价。一、基本情况(一)取得主要成绩1、全市初中都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地位,教学管理与时俱进,继续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转化全市28处初中学校都树立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确立了教学中心地位,依据学校生源、规模的变化,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过程管理的力度,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周全细致,特别是对学校重大教学活动的计划,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在教学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年级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过程管理轨迹突出;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学生到班级,从教师到教研组,从级部到学校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1)绝大多数学校在过程管理上能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并且在“细节”上下功夫通过常规检查我们看到,各学校一把手都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都在管理目标、过程管理上下功夫,重结果轻过程以及教学管理的随意性得到了扭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泉山、西苑、十六中重视计划制定,强化过程管理,狠抓制度落实。在教学管理中实行级部主任和分管领导负责制,强化备课组长的“龙头”作用,加强领导成员的监控作用,并将级部工作情况及教学成绩与级部主任责任制考核挂钩,使整个级部形成了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魁星、卫东初中依据学校规模和生源的变化,建立了包科包班管理机制,明确分工职责,实行领导包学科、包班制度,强化领导督查制度和办公例会制度。张星宋家、罗山、冯家初中在业务科的指导下,每学期初由校委会制定教学工作总体目标和实施策略,然后由处室——级部——学科——班级,层层分化,细化目标,责任到人,并制定一系列与之配套的量化考核标准。同时,通过会议制度化、教学规范化、评价人性化的“三化工作”,建立起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的三级管理模式,增强了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避免教学管理中时松时紧现象的发生。大秦家初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管理始终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做文章,全面推行级部管理制度,每个级部由一名教导主任和年级主任组成一个管理单位。级部实行级部主任负责制,级部主任定岗、定职、定责,做到责、权、利三统一。在过程管理中对教师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三率”,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2)学校领导能够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情和学情,保证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都兼课,每人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有听必评,深入课堂的频率达到了教学常规要求。特别是一把手坚持跟踪听评课制,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把握住了教学脉搏,多数校长的听课笔记既有教学实录,又有点评和指导意见,并且能够坚持亲自参加教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校长不仅全面了解教情、学情,拉近了与教师、学生的距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而且为主持制定学校的大政方针提供了依据,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具有科学性、民主性、规范性,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魁星、蚕庄、大秦家初中开学初都对青年教师排查听课,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参与,通过长期不懈听评课不仅使他们对学校各位老师的上课情况了如指掌,对每个教师的讲课特点非常熟悉。而且在指导教学和教研活动过程中说话有依据,评课有章法,点评有方向,评课意见深受老师们欢迎。十六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