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2.(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为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3.(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露珠逐渐消失C.电熨斗冒出白雾D.树枝上形成“雾凇”4.(贵阳中考)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越甜.这是由于熬制过程中,糖水内的水经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致()A.凝固B.升华C.汽化D.熔化5.(葫芦岛中考)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马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液态C.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D.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7.炎热的夏季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A.凝固、汽化、液化、熔化B.凝固、液化、液化、熔化C.凝华、液化、液化、熔化D.凝华、汽化、液化、熔化8.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10.对如图所示的情形的解释正确的是()A.结霜是升华现象B.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C.结霜是液化现象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11.(衡阳中考)在自然界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__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__.12.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________热量,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13.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甲乙14.如图所示是一只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将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________中,并注意观察____________.15.(成都中考)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着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16.(滨州中考)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注射器给正在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时,可以看到水停止沸腾.这个现象表明:水面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在厨房中人们使用的________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三、实验探究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共24分)17.(本溪中考)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