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课)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总第19个教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过程与方法从生产、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特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综合分析法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二、探索新知(10分钟)自然资源与我们:1、什么是自然资源?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来势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2、从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方面分析自然资源的分类3、太阳能、石油、水能、铁矿、动物、草原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4分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何利用?引导学生阅读图3.3,并分析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多个同学举例说明二、通过以上的举例1、学生应进行总结和归纳,自然资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存在于自然界中(2)对人类有用的2、学生通过读图3.1和图3.2总结出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学生分析得出:石油、铁矿是非可再生资源,其余是可再生资源“20分钟三、教师质疑(25分钟)5、一个同学阅读,其余学生思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5阅读P63资料,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6描述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现状7针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不平衡,想一想应采取什么措施?8、开展辩论赛,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考并得出结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6、我国资源国情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破坏严重7、减少人口增长,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不污染环境等等8、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充足的材料,小组参加比赛,评出优胜组“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四、知识反馈:(5分钟)填图册P24四、认真完成填图练习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三章(课)第二节土地资源第1课时总第20个教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利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及土地政策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地图、归纳法、读图分析法、有关插图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解释教材上的一首小诗,描述“什么叫土地?”一、学生开展思维畅所欲言:1、土地是山川之根;2、土地是万物之本……其涵义是:土地是饮食之源万物之根。“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索知识:(30分钟)土地资源的利用1、请学生观看3.6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2、要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3、3.6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类型,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耕地、林地、草地为_________________。建设用地为_____________4、结合“活动”联系前面已学的中国地形、气候等再的知识,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的资源的优劣。二、1、体现了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人门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2、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3、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4、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不利条件: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均且破坏严重等。“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教师质疑:(10分钟)1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