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水泥稳定碎石是在一定级配的碎石中,掺入适当的水泥和水,按照技术要求,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可作为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一般位于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水泥混凝土面板下。市政道路工程可参照执行。2 应用标准和规范2.0.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2.0.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0.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2.0.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2.0.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2015)。2.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3.1.1 集中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各部结构,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3.1.2 对全线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加密、复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3.1.3 选定料场,进行配合比试验,并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配合比。-!3.1.4 详细了解现场施工环境,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详细进行技术交底。4.2.1 下承层准备摊铺前将路床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保证路床表面整洁,并适当洒水湿润,待工作面准备好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4.2.2 施工放样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边线外 0.3〜0.5m 处每10m(平曲线及竖曲线 5m)放一桩,测量高程,供架设高程控制传感器的基准线使用。为了保证水稳层的纵坡和横坡,采用双边挂基准线法进行施工。相邻支撑桩的距离一般为 10m,钢丝可选用 3-5mm 的钢丝线做为基准线。对架设的钢丝线每 100--150m 采用紧线器拉紧,一般拉力为 80—100kg。对完成架设的钢丝线,要经过测量复核。在摊铺过程中设专人负责复测基准线的高度,检查作为基准线使用的钢丝线松紧度,防止钢钎松动、连接的支杆滑动和钢丝线下垂。图 4.2.2-1 钢丝线基准线4.2.3 混合料拌制1)拌和站应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系统的设备,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要求。2)按配合比供料。3)为防止各料斗间发生窜料现象,料斗间用隔板分隔,同时装载机上料时应注意不应上得太满,避免发生窜料现象。4)试验室设专人对水泥剂量进行滴定试验,指导拌和站拌和。5)拌和站设专人对混合料含水量进行实时监控,试验室配合拌和站操作人员进行含水量控制,并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确保混合料含水率达到施工和规范要求。6)设专人对各料仓进行监控,避免因缺料或下料口堵塞发生断料现象,影响混合料级配。4.2.4 混合料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