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五讲:电流,电路知识点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产生及现象2.电流的形成5.通路、断路、短路及短路的危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爱科学,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1)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的实质(2)了解导体导电的原因一、复习预习预习本节内容:1,两种电荷 2,原子及其结构 3,导体和绝缘体 4,电流 5,电路的构成 6,通路 断路 短路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用 ppt 演示雷电现象,引发学生考虑雷电产生的原因;并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摩擦起电现象考点/易错点 1:两种电荷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分析推理得出:(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2)正电荷:丝绸毛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3)负电荷:毛皮摩擦做的橡胶棒所带电荷。(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验电器(1)结构(2)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推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单位是库仑,符号是 C。考点/易错点 2:原子及其结构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过程 1897 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这使人们普遍认识到,电子是一切原子构成的基本粒子,提出“葡萄干布丁式的原子模型”。 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一定集中于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微小空间里面形成的一个核,电子成群地围绕着核运动。”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正电)和核外电子(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和,整原子不显电性。3.结构示意图――核式结构饱和原理: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弱决定得失电子,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4.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 1.6×10 库仑,作为基本电荷。5.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