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左传·哀公二年》记:晋国正卿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为鼓动士气,赵鞅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注:哀公二年为公元前493年)。通过分析材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此次战役发生于战国初年B.当时县可能比郡大或富裕C.提倡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D.士阶层社会身份逐渐提高2、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黄帝》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3、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4、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古书载“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四羊方尊三角援戈人面纹方鼎乐府钟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乐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5、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①《汉武大帝》中出现水力鼓风冶铁场景②《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火炮声雷动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④老四去了山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A.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8、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商品经济陷入困境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日渐发展9、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都比较注意保护自耕农,主要原因是A.自耕农是封建政府的主要税源B.受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C.接受前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D.稳定自耕农是发展农业的保证10、秦始皇若生活在雅典,且参加每年举行的特别公民大会,其命运是A.被选举为至高无上的皇帝B.当选为执政官C.当选为元首D.被判流放国外十年11、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是①注重商品质量②制作精细③信誉极好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12、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周朝中央机构中相和卿士参与周王决策C.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D.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13、“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A.礼仪B.制度C.风俗D.贡赋1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B.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