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8 页 安 全 生 产 风 险 辨 识 、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财产的伤害和工作环境破坏。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额评价评价管理工作。 3、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 (2)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 (3)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第 2 页 共 8 页 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 (4)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一 2009)进行. 4、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5、评价时机 常 规活动每年 一次,非 常 规活动开 始 之 前 . 6、评价准则 第 3 页 共 8 页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