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车撂荒农村近 1 年沦为公厕 张伟是安徽驻台州商会的成员之一,当初也是他和芷胜庄村协商的停车事宜。他表示,这 52 辆校车确实是他们商会花了2000 万元采购的,目前全停在村里的空地上,“我也实在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把车挪走,目前还想不到比较好的处理办法。” 张伟介绍,校车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民工子弟学校的那些外地学生们。“当初是温岭的民工子弟学校校长在跟我们会长聊天时,谈到学生校车接送的运营投入非常大,希望商会能帮帮忙,于是就有了投资办校车公司的想法。” 在购车前,商会的负责人找到温岭教育局表明了这个想法。对于他们的这番热情,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还让商会的人递交一份可行性方案。商会的想法是,这是他们投资做好事,政府理应会支持的。当时会员们已经凑了2000 多万元的资金,与其在那边干等,不如先把准备工作做起来,所以就一口气先把 52 辆校车买了,准备后期办齐证件后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 “可当校车买来了,温岭教育局却通知说,这个申请无法批准。”张伟说。教育部门:已及时提醒“不成立” 与商会的部分说法不同,XX 县区教育部门向新华社记者表示,早在去年 8 月份,这批车辆购买之前,教育局就已经明确告知对方:校车公司不可行。 温岭教育局安全管理科王科长表示,去年 7 月份,安徽驻台州商会负责人找到教育局谈校车服务事宜,表示愿意购买一批校车为农民工子弟学校提供服务,不求盈利。考虑到其投资教育的热情,教育局表示让他们先作市场调研,出一个可行性报告再说。 收到可行性报告后,教育部门也进行了调查摸底,先后召开了 3 次民办学校校长会议。“经排查,温岭 14 家民工子弟学校中,9 家已有自己的校车,其余的也基本都认为不需要添置。”王科长表示,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当地近年重新划分学区后,学生的交通半径减小,对校车的依赖程度也相应减弱。 据介绍,当时考虑到 XX 省关于学生校车的相关规定以及温岭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教育局认为温岭校车运力已经足够,再成立“校车服务公司”的条件不成熟,等到 3 年过渡期后待省政府出台相关具体政策,再决定实施办法。王科长表示,他们将这一结果马上告知了对方。去年 12 月,安徽驻台州商会负责人再次找到教育局,要求申报校车许可相关事宜,教育部门再次作出了解释。 “事实上,他们买车的时间比我们告诉他们"校车公司不可行"的时间要晚一两个月。”王科长说,最近几个月商会也没再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