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的开题报告摘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固定和全髋关节置换。然而,骨折固定后再次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概率较高,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传统方法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并发症。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本文将进行一项疗效观察,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和效果。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疗效观察一、讨论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主要表现的骨质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变发生时,股骨头的内部局部软骨和骨组织死亡、坏死,导致股骨头结构的破坏,并进一步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固定和全髋关节置换。然而,骨折固定后再次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概率较高,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传统方法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并发症,例如人工关节松动、股骨头斜位和并发感染等等。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该方法采纳无水泥的方式将假体与自体骨直接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恢复股骨头的力学功能,同时还可避开人工关节松动、股骨头斜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手术切口小、恢复时间短,深受患者欢迎。二、讨论目的本文的讨论目的是对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疗效观察,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三、讨论方法3.1 讨论对象选取 2024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在本院接受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30 例,男性 22 例,女性 8 例,年龄 35~70 岁,平均年龄 53 岁。3.2 讨论方法将 30 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各 15 例。试验组采纳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比组采纳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术后 1 年、2 年和 3 年时候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3.3 讨论工具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生活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纳髋关节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