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大学(学术版) 2009年第12期一、引 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扩招现象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校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和复杂,校园安全体制的局限和不足日益明显,并成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据调查,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每年都有上千名学生因各种事故而伤亡。这些伤害事件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不幸和痛苦,也给学校师生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妨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从而危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总体治安形势的日趋复杂,仅仅对于高校而言,发生于校园及周边或以高校学生为案发主体的治安或刑事犯罪案件接连不断。据全国高校保卫学会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所高校调查,1999年至2000年两年间,校园内共发生了各类案件9278起(其中,自行车被盗案件未统计在内),非正常死亡164人。其中,北京、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地的8所院校有18名学生和教授被歹徒杀害。[1] 因此,高等学校的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造成高等学校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定意义上,与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安全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密不可分,如我国现有的关于高等学校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校园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职能分解不到位,管理的系统性、执行力不强,以及缺乏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着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高度关注,并展开激烈争论。相当数量的人大代表的提案和议案也相对集中在这一比较突出的领域。为此,本文以高等校园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我国目前高等学校安全防范、管理体制的现状入手,阐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情况,对完善高等校园安全保障体制的途径和对策做进一步探讨。二、我国现有高校安全保障体制的问题和危害(一)校园安全体制的界定、要素及其类型体制,是指在某一领域之中主体、权限、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以及职权的内外部关系。具体到高等院校的校园安全保障体制,主要涉及对高等学校安全负责的责任主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制的法律思考王才领 石东坡 余姗姗理论前沿42体、责任承担方式、职权范围、权力大小以及管理机构的设置等要素。校园安全体制的关键因素是校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