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护理理论 护理: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学: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整体护理: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理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基本需要: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压力:又称应激,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适应: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 护理理念: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第二章 护理程序 2 护理程序: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护理诊断:关于个人和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医疗诊断: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护理目标: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第三章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继续护理教育: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终生性护理学教育。 护理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的。 第四章 护理心理学基础 3 护理心理学: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护理: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心身疾病:亦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