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验五紫外光谱法结构分析

实验五紫外光谱法结构分析_第1页
1/10
实验五紫外光谱法结构分析_第2页
2/10
实验五紫外光谱法结构分析_第3页
3/10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五 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构分析 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 应用化学 指导教师: 魏波 报告人:习雯影 学号:2 0 0 6 1 4 1 0 7 5 班级: 06 应化 同组人员:赵倩 冯倩 张秋吉 郑艳萍 杨菲 陈苗 实验时间: 2 0 0 9 -5 -6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 0 0 9 -5 -2 0 教务处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观察溶剂极性对丁酮、三氯乙烯的吸收光谱以及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3、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紫外吸收产生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因此,这种吸收光谱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按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形成单键的电子称为σ 键电子;形成双键的电子称为π 键电子;氧、氮、硫、卤素等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称为n电子。 当饱和单键碳氢化合物中的氢被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取代时,由于这类原子中有n电子,n电子较σ 电子易于激发,使电子跃迁所需能量降低,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红移,此时产生n→ σ * 跃迁。这种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 芳香族化合物π→ π*跃迁在近紫外区产生3 个特征吸收带。苯的特征吸收带为184nm( E1) ,204nm(E2),254nm(B)。 E1 带、E2 带和B 带式苯环上三个共轭体系中的π → π *跃迁产生的,E1 带和E2 带属强吸收峰带,在230— 270nm 范围内的B 带属弱吸收带,其吸收峰常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当苯环上有助色基团如—OH、—Cl 等取代基时,由于n— π 共轭,使E2 吸收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但一般在210nm 左右。同时,n— π 共轭还能引起苯吸收的精细结构消失。 生色基团为一类含有π 键的不饱和基团,在饱和碳氢化合物或苯环上引入这些基团后其最大吸收波长将移至紫外及可见区范围内,产生红移效应。 2、影响化合物紫外吸收的因素 溶剂极性 溶剂极性对紫外光谱的影响较复杂,主要可分为两类:①对吸收强度和精细结构的影响。在非极性溶剂中,尚能观察到振动跃迁的精细结构。但若改为极性溶剂后,由于溶剂和溶质的分子作用力增强,使谱带的精细结构变得模糊,以致完全消失成为平滑的吸收谱带。②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实验五紫外光谱法结构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