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验诊断学重点

实验诊断学重点_第1页
1/8
实验诊断学重点_第2页
2/8
实验诊断学重点_第3页
3/8
血液检查 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 2、RBC 病理性↓的意义: (1)生成不足:a 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b 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c 慢性病性贫血:恶性肿瘤晚期、慢性肾病。 (2)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3)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3、贫血的 3 个诊断指标:Hb、RBC、Hct 四个鉴别诊断指标:MVC、MCH、MCHC、RDW 4、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性(离散程度)的参数。RDW 能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 临床:缺铁性贫血----RDW 升高 地中海贫血-----RDW 正常 5、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临床: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 Ret 多↑↑ 6、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即血沉。(一定条件:a 血沉管:直立 b 一定时间:1 小时 c 一定温度:室温25℃) 临床:结核、风湿、肿瘤。 7、中性粒细胞(N)病理性升高:细菌感染、创伤、中毒、溶血出血及肿瘤。 8、N 病理性降低:病毒感染、脾亢、血液病、自身免疫病及药物理化作用。 9、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增多(>5%),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见于严重感染。 10、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 3 叶者为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 叶核及以上者大于 3%,或多数为 4~ 5 叶核,称为核右移。 见于巨幼贫。 11、嗜算性粒细胞(E)↑: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荨麻疹) 寄生虫病(蛔虫病、血吸虫病) 12、淋巴细胞的病理变化 (1)病理性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2)病理性绝对↑:病毒疾病及结核病 13、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 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14、血管壁检查 (1)毛细血管抵抗力实验(CRT),又称束臂实验 临床:a 毛细血管壁异常:维生素C 缺乏症、血管性紫癜 B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无力症、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ITP) (2)出血时间(BT):用出血时间测定器在前臂皮肤上造成一个“标准”创口,记录出血自然停止所需时间。 临床:ab 同 CRT; c 凝血因子异常:血管性血友病(vWD) 15、血小板↓ (1)生产↓,见于再障、白血病等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实验诊断学重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