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审美意识的建构

审美意识的建构_第1页
1/6
审美意识的建构_第2页
2/6
审美意识的建构_第3页
3/6
审美意识的建构 审美意识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由于人们的生活境遇、实践经验、世界观和文化修养等的不同,审美观又因人而异,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为什么同样一种事物或现象,在有些人看来是美的,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丑的呢?关键在于他们的审美观的差异。审美观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事物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贱、先进与落后、美与丑的一种基本评价定向。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人们才可能确立科学、客观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否则就会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正确的审美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要通过接受审美教育、学习美学理论知识而获得。 二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把对美的需要作为动机,逐渐形成的主观审美的积极的情感和兴趣。审美情趣虽以个人主观偏爱的形式表现,但它并不是纯粹的孤立现象,而是一定时代、民族的审美要求、趋向和理想的反映,具有社会历史的内容,既表现了个体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又表现了社会的共同性、普遍性和一致性,往往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国封建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为了标榜高洁,往往以松、竹、梅、菊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表现了某种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情趣。可是陶渊明独爱傲爽怒放的菊花,陆游偏好冰肌玉骨的梅花,王安石更爱挺拔不屈的松树,郑板桥尤好高风亮节的青竹,个人的审美情趣又不完全一样。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是审美主体生而具有的,它需要培养教育。现代的研究者大都非常重视美育“陶养感情”[2],“使人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3]的功能。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这种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4]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使高尚的趣味得以发展,或者使低级趣味得以增长,因而,营造审美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 三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审美意识的重建也包括了审美主体具备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5]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十分必要。 四是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引起人们审美生活是美育社会功能的体现,它一方面发掘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人心,培养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又以自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审美意识的建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