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包括四个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两项行为:安全行为和品德行为。 1、生活习惯:作息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饮食习惯、进餐习惯、整理习惯等。内容非常细,有“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 现代生活实践证明,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就进行培养。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需要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家长必须掌握的。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我园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非常重视。如: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会要求幼儿把小椅子轻轻地摆放好,把书本摆放到书架上,把玩具分类放回到玩具柜里,对幼儿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走路轻,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 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支配着人的思维和行动。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大,自控能力差,不教就会错过良机。(3 岁之前是一个关键期,7 岁之前又是一个关键期)。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用过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 ”而回到家,因为家长包办代替严重,过于溺爱和纵容孩子,会收到 5+2=0 的效果(即:在幼儿园5天学到的东西等于没学),如:织毛衣时,不注意的情况下漏一针,但如果在意识到的情况下,可以拆了重头再来补救,只是多用了一些时间,但幼儿一旦养成了某一方面的坏习惯,再补救是很难的,正所谓“江山易该,禀性难移”。 2 、卫生习惯 1 7 世纪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构成儿童道德品质有三个要素:即天性、理智、和习惯,其中习惯最为重要。因此,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长大后才会受益无穷,另外,对孩子的教育来自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特别是卫生习惯教育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尤为重要,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应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孩子效仿。对于孩子在卫生习惯方面的点滴进步,家长都应大大的加以表扬,让孩子分享进步的自豪与喜悦。身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总是以父母为榜样的,整天零食、糖果、饼干不离口的父母,很难要求孩子不吃零食。饭前自己不洗手,又怎能叫孩子洗手才吃饭呢?父母如要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最好自己先来个改变。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