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范**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一点你可以从她一双明亮的眸子看出来。现学校上四年级,她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可以,学习成绩始终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照道理这么聪明又活泼的孩子老师应该是非常喜欢,同学也很愿意跟他做朋友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校的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原来,范**有个坏毛病,喜欢欺负小同学,喜欢拿别人的东西,不听从父母的教诲。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很拗 ”。 对别人有的好东西,趁人不注意偷偷拿过来占为己有。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她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一.个案基本情况: 范**,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 9 9 5 .0 5 .2 二.个案背景 父亲是木工,帮别人装修房子。母亲和别人合伙开一个餐馆。两人平时都比较忙,难得有时间照顾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姐姐长得比较漂亮,学习成绩也好。父母亲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本意是要生个弟弟的,偏又生了范**,还先天性耳聋,为此两人还闹过矛盾。由于父母亲不懂手语,因此小范跟父母亲的沟通和交流很少。小范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平时只要小范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吼一顿来解决问题。由于姐姐学习成绩好,对姐姐抱有很大的希望。 实用文档 三.个案分析 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孩子。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没想办法与孩子沟通而是以不懂手语为理由,不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将孩子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家长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该怎么办呢?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样,从源头上给予“疏导”和正确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