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其成功对策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他们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所以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宁愿节衣缩食也不能亏待对孩子的教育。常听家长说现在为孩子太操心:吃要讲营养,学要上重点,穿要讲名牌,连骑个车也要讲档次,自己辛苦付出不说,换回的还常常是孩子的逆反、抱怨,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许多家长在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如何教育子女成才、如何教育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等一系列问题上,还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凭自己的老经验行事,用老眼光来看问题,不能与时俱进,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走入了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 误区一:过于溺爱,疏于管教;过分民主,放任自流;过多保护,缺乏锻炼。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孩子感到爱的情感时,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但是爱不得法,过于溺爱,把孩子锁在“保险柜”里,家长从小到大给孩子当保姆,这样做的结果将会造就一代无能的人。有一个学生从小什么活也不干,可对父母越来越不尊敬,父母商量后决定再也不能惯孩子了,得让孩子干活。一天让孩子去洗衣服,孩子不干,家长逼着孩子去洗,孩子很不情愿地搬着衣服出去了,回来说“我的衣服洗好了,你们自己的衣服自己去洗”。这是家长无原则的娇惯所造成的结果,过分溺爱必然造成孩子懒惰、自私的心理。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就只有这一根“独苗”,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保护过度”、“照顾过分”,必然导致一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了极强的依赖性,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离开家长这根拐棍他们就不会走路了。云南大学一绍兴籍 新生,因无法适应离开父母的大学生活而只能自动退学回家,要父母帮助自己才能过正常的日常生活,这个学生吃不惯学校的饭菜,只靠方便面饼干度日,每日以泪洗脸,后来竟偷买了火车票回家去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从初中到高中出现了多少陪读妈妈和陪读奶奶,目前这种情况在大学里也逐渐严重起来了,我们真为他们感到悲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己的生活都不会料理的人,将来怎能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