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研究员(北 京10008) 教育发展研究 (2000,8—9){已校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1、 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1、 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据胡鞍钢等的研究,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 GDP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 GDP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 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 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1]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 1988年为 2.2:1, 1997年为 2.5 :1。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 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 1.45 :l: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 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 1:0.75 :0.63。[2]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以 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 96.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 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 42.26%。[3]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地区则仍有 2/3的县未达到85%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 据上海教科院智力所的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全国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