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由实验过程的设计、探究,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充分考虑到视障生的特点和差异,尽可能让视障孩子拥有与健全人同等的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权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2)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2)通过实验探究和史实资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教学准备】仪器药品:1、演示实验:电子秤、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镊子2、学生实验:电子秤、烧杯、小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锥形瓶、小试管、气球。自制教具:水分子模型【教学过程】【回忆引入】: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请大家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呢?【大胆猜想】: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用事实说明你猜想的理由。PPT出示教师:那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通过实验证明)称量物质的质量关系,用到的主要仪器是什么?讨论:实验怎么进行小结:(1)用天平称量反应物的总质量(2)让反应物反应(3)再称量生成物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师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请大家注意观察现象,盲生认真听好。这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我把它倒入烧杯。这是一枚银白色铁钉。反应前先称出它们的总质量,记录。现在我将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请大家观察反应现象。生描述现象(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师:如果反应时间足够长,溶液也会变色。这是课前老师做的实验,现在溶液变成了浅绿色,现象师:得到什么结论?PPT出示变色,有新物质生成,红色物质是铜,浅绿色物质是硫酸亚铁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师:生成新物质后质量有没有改变呢?再称量它们的总质量得到什么结论?(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师:两次称量中,铁和硫酸铜变成了铜和硫酸亚铁,其它物质没有变化,而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PPT分析过程。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总质量。PPT师:一个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这样的结论呢?大家愿意亲自探讨一下吗?请大家做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师:你准备怎么做呢?说说步骤我们每张桌上都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请取两药匙碳酸钠放在烧杯中,取稀盐酸约10ml于试管,现在请大家开始实验注意:操作过程要小心,不能让物质溅出造成误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让盲生体验气体的生成)讨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让盲生观察。结论PPT出示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变小了)【设问】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而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变小了呢?【讨论分析】因为在敞口情况下,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使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也就是说二氧化碳我们没有称到。【讨论】如果二氧化碳不排放出来,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呢?大家能不能改良实验设计再探究一下?生:锥形瓶上加塞子,将生成的气体一起称量,反应前后质量应该相等。师:有没有疑义?启发:如果生成气体很多,瓶内压强增大,会有什么后果?师:如何进一步改进?如果在锥形瓶上套一个气球,我们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应该不变,对吗?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的密闭装置:锥形瓶里装有碳酸钠,小试管里装有稀盐酸,锥形瓶口套上气球。请大家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结论:反应前的质量和反应后的总质量相同。误差分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PPT对比:两个结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