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一、前言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的 199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同样听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 160篇(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古诗文教学开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二、现状调查 那么,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就这一问题,本人于 200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及第二学期期始阶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本区规模不一的四所小学不同年级(主要是三、五、六年级)12个班级共 331名学生和 67位语文教师。调查结果如下: 1.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古诗文学习兴趣 (表 1) 学 生 年级 人数 很有兴趣 比例 有一定兴趣 比例 无兴趣 比例 三 99 54 54.5% 43 43.4% 2 2.0% 五 94 36 38.3% 53 56.4% 5 5.3% 六 138 48 34.8% 79 57.2% 11 8.0% 教 师 67 18 26.9% 41 61.2% 8 11.9% 有兴趣的主要原因:(表2) 原因 增长 知识 “词句好” “有趣” “很美” 含义 深刻 读背 上口 陶冶 情操 长大想 做诗人 人数 128 29 27 24 22 19 14 4 比例 38.7% 8.8% 8.2% 7.3% 6.6% 5.7% 4.2% 1.2% 从表(1)上可看出,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没有兴趣”的比例相对升高。教师的兴趣则低于学生。 学生对古诗文有兴趣的原因阐述基本上是感性的,较为笼统、模糊且单一。如:“可以知道古代的人和事。”、“古诗很有道理。”等。仅少数高年级的学生阐述较为理性化些,如:“古诗经过岁月的磨练,古人写诗时又倾入精华,虽令人费解,但学习后别有一番风味。”,还有一位学生简洁的词汇进行了概括:“深奥、柔美、神秘、缤纷、感情真实” 影响兴趣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古诗文难理解、难背记,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