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 学生个案分析 【基本情况】: 2010年 8月 31日我们班接收了一位学生叫马超,男,9岁。该生家庭经济较差,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不爱和同学交流,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不强,课下说话比较大胆,课堂上却声音较小,思想经常开小差,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对其学习比较关心。 【存在问题】: 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课下作业写的字迹潦草,错误较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奏效的持续性短,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家庭中的依赖心理较重。 【诊断及措施】: (1)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但耐心程度不够,看到孩子作业出错、学习不理想,便经常发火,大声训斥,罚写,加上孩子比较胆小,听到训斥哭,致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业出现了草、糊弄现象。 (2) 长辈对孙子过于偏袒,放纵。 也许,以前他的爷爷奶奶对他照顾过多,纵容过多,总之,孩子在老人的教育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采取的措施】: (1)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2)与父母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辅导效果】: 经过我与马超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一个多月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1 、虽然偶尔还是有时在生活上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 2 、马超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小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个人体会】: 马超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对于马超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问题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守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昌吉市第十小学 赵永梅 2010年 9月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 小学生偷窃行为的个案分析 [引言] 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唯有我们老师的爱和父母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藏在心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