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题库一、判断题:1.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砂、石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各类外加剂与矿物混合材料组成的2.重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3.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能,包括有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涵义。4.流动性的大小反映拌合物的稠稀,它影响施工难易,不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5.用水量是决定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次要因素。6.为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必须在保持水灰比不变情况下,在增加用水量的同时,增加水泥的用量。7.配制普通混凝土时,当构件尺寸和施工条件允许时,粗骨料的粒径应尽量大,这样可以节省水泥。8.含有害杂质的水会影响水泥的正常凝结和硬化,使混凝土强度降低。9.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用量占砂、石总量的比例。10.普通混凝土的流动性好,和易性就好。11.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弯和抗剪,其中以抗压强度为最高。12.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应该是水泥石与粗骨料界面的粘结强度。13.一般规定,在自然养护时,对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浇水保湿养护日期不少于14d。14.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15.按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迟于45min。16.人工振捣200mm*200mm*200mm试块时,每层插捣25次。17.普通水泥烧失量不得大于7%。18.预拌混凝土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不要再留置混凝土试块。19.抗渗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工程,不能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20.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可减小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21.凡是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者,均为不合格品。22.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比流动性小的混凝土强度低。23.当混凝土拌合物的水泥浆稠度、浆量以及骨料总量不变时,过分地提高砂率,会使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24.在其他原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愈多,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愈高。25.水灰比的选择必须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而定。26.骨料一般占混凝土总体积的4/5左右,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27.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时,必须考虑混凝土中的含气量。28.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能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提高的材料。29.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其搅拌时间应延长。30.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并且大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31.天然砂指的是河砂、海砂和山砂。32.使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可以节约水泥用量,并有利于配制出质量较高的混凝土。33.天然砂中含泥量是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34.搅拌机停机前,只要将搅拌筒内的拌合物倒净即可停机。35.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是指粒径小于0.08mm的颗粒含量。36.凡石子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径平均粒径的2.5倍者为针状颗粒。37.凡石子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的0.4倍者为片状颗粒。38.混凝土蒸汽养护一般分静停、升温、恒温养护和降温四个阶段。39.早强剂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40.三乙醇胺等有机胺类早强剂适用于蒸养混凝土。41.缓凝剂是一种能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没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42.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从颗粒表面逐渐深入到内层的。43.集料吸水量与气干状态下集料中的含水量之差,称为有效吸水量。44.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60时,卵石的压碎指标值≤10%。45.混凝土搅拌前,应预先加水空转数分钟,使搅拌筒内壁充分润湿,并将积水倒净。46.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55时,针、片状颗粒含量≤15%。47.砂的筛分,按JGJ52标准,除5.00mm和0.315mm外,允许稍有超出界限,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大于5%。48.对于高强度混凝土,砂的堆积密度不应小于1500kg/m3。49.日平均气温降到5度或5度以下,或者最低气温降到0度或0度以下时,混凝土即进入冬季施工。50.冬季施工中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优先选用活性高、水化热量大的硅酸盐水泥。51.砂的泥块含量规定,大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泥块含量应不大于2.0%。52.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为大流动性混凝土。5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拌合物性能、长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