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 祥井村位于潞城东部,全村 185 户,人口 726 人,拥有耕地 1310 亩,林地 380 亩。村民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田务农,村里 40 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外出务工,约有 550 人,占总人口的 75%,而从事的也基本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据村支书吴天良统计,全村人均纯收入约为 3000 元/年(主要是打工收入)。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玉米、大葱为主要农作物。有约 200 亩核桃树、苹果树、梨树等经济林木,但缺乏管理,不成规模;养殖业主要是村民散养的猪羊鸡等,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2009 年一户村民引进了 60 多只波尔山羊,由于不懂科学养殖,死亡率高,目前存栏 80 余只,效益不好。村委干部希望因地制宜搞一个项目以拉动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 总体来说,祥井村的主要困难有三方面: 1)空心村的尴尬。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支书吴天良说,种地不合算。以最普通的旱地西红柿为例,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价格,每亩地也不过 2 万元的毛收入,付出则是没日没夜,操心费力,还得担心价格和市场。一不小心一年白费,还得搭上种子钱。一人打工一年也挣 2 万元,所以农村没有产业留不住人,发展经济也就没有人,造成恶性循环。 2)没有支柱产业。村里搞工业没有基础,没有条件;搞农业形不成规模,也没有技术;总体上还处于小农经济的落后阶段。村委干部对此感到头疼.3)基础设施薄弱:全村虽然都已通电,但线路老化,导致电压低、电压不稳等情况,很多离变压器稍远的村民家中电压只有 100 多伏,甚至是连电风扇都无法启动。村内路灯少,只在村中主道上有几盏路灯,村民对此抱怨很多,因为都是老弱病残,晚上活动很不便;没有健身器材,许多村民说,城市里到处都有健身器材,许多村也有,为什么我们村没有。但村委干部说,我们村没钱。 4)教育医疗负担重。我们走访的许多户贫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和负债,这样对于完全依靠务农的农民来说,往往就直接导致了贫困。在我走访的 12 户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有病人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成年劳力长年在外打工,与亲人聚少离多,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除了医药费支出外,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投入占了收入的大多数。他们不吝血汗钱,把子女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