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上海三区高考语文二模联考试题(附答案)2024 年徐汇、松江、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2024.4. 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流派不是独木桥 刘连群 〔1〕 流派的学习和继承,始终是京剧界深为关注的话题。在好长一段时期里,呼唤制造新流派的声音很剧烈,不时见诸于报刊和有关的学术研讨,成为引导流派传承的主旋律。 然而近 30 年过去了,新的流派没有产生,反倒是现有流派的抢救、爱护问题显得突出和紧迫起来。在今年纪念张派艺术创始人张君秋先生诞辰 90 周年的活动期间,大家发表对于流派传承的看法,有的强调原原来本、原汁原味,也有张派传人表示学习多年,由于本身是女性,嗓音、气力总也赶不上老师,今后要汲取前人的艺术精华,尝试走自己的路,等等,只是没有人再提制造新的流派。 〔2〕 这就颇值得思索。外表看,对新流派的呼声转低,是基于新派的难产, 久唤不至而不免无奈和失落, 细究起来,在肯定程度上, 包含着对前一阶段思路的某种务实和纠偏。呼唤新流派并没有错,进一步丰富京剧表演艺术的风格特色,是京剧界内外的共同愿望,问题在于新流派的形成和创立,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不仅凭借演员的艺术根基和努力,还受着剧种历史进展阶段和社会生第 6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存环境的制约,因此不是单纯的提倡和引导所能奏效的。这也是当前新流派难产的根本缘由。 〔3〕同时,在对传统流派的传承导向中,单一地强调另创新派,以此作为衡量传承水平的唯一标准和终极目标,也有失片面。比方,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学余派最好是杨宝森,根据自然是杨宝森先生在学习余派的基础上创出了杨派。后者的确是特别了不得的艺术成就,杨派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老生演唱艺术,其奉献和影响怎么赞扬也不过分,但若就以此论定学余最好,可以设想一下,余派传人都按此 最好去下工夫,余派本身谁来传呢?还传得下来吗?依此规律推而广之,京剧多姿多彩的名家流派包括杨派、张派在内,岂不都将失传,从舞台上消逝吗?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情愿看到的情景。 〔4〕事实上,深化了解京剧流派传承的历史,高水平传承的方式是存在多样性的。由于传人自身条件和感知解读的差异,不管主观愿望如何,都不行能做到和流派创始人完全一样,都是有距离的传承,同时学习到肯定阶段,距离还会因传人各自审美和追求的不同,进一步不同程度地拉开,从而形成不同的走向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