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众节水意识与行为的喜与忧 本课题从 2007年 3月开始启动相关工作,并通过互联网和报纸,采用有奖调查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一直持续到 2007年 12月 31日,共回收来自全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含港澳台地区)的有效问卷 5001份,被调查者包括城市、乡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各界人士。其间,课题组还派出 7个调研小组,分赴北京、天津、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甘肃等 7个省(直辖市),通过座谈、实地查看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认真细致的现场调研。 2008年 1月,课题组根据调查问卷获取的大量数据,结合现场调研的成果,对我国公众节水意识与行为现状进行了量化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2008年 3月,课题组形成了最终的课题报告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调查结果有喜有忧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和现场调研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总体来看,我国公众节水意识与行为现状有喜有忧。 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公众了解和关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熟悉中国的基本水情,具有较强的水忧患意识。但也应看到,还有高达三成的被调查者对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不了解或者存在错误认识,这一结果令人担忧。数据还显示,公民对水资源状况的认知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由此得知,我国在节水宣传中还有欠缺,特别是水情教育尚存不足,相当多的地区没有开展全面系统的水情宣传教育。 在被问到对节约用水是否关心时,有高达98.28%的被调查人群“比较关心”“关心”或者“非常关心”,说明我国绝大多数公众关心中国的节水状况,大家普遍知道需要节约用水的道理。调查结果还显示,公民对节约用水的关注度与当地水资源状况密切相关。缺水地区群众节水意识好于相对丰水地区。城乡居民在节水意识上存在一定差异,城镇居民的节水 2 意识好于农村群众。 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公众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有所了解,但认知水平不一。在现场调研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不清楚节水型社会建设与一般意义上的节水城市、节水农业的区别。数据显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认知水平与教育背景密切相关,学历越高认知水平越高。调查还表明,学生和农民不知道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比例相对较高。这说明,学校和农村是当前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教育的两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了解节水知识和培养节水意识途径众多。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和报纸是我国公众了解节水型社会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