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单元 第 21 讲 1.(·安徽高考)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 人类的 47,XYY 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 DNA 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裔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 21 三体综合征个体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解析:选 C XYY 综合征个体是由正常卵细胞和具有 YY 的异常精子结合形成的,该异常精子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条 Y 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有关,与同源染色体联会无关;线粒体的 DNA 突变与染色体行为无关;三倍体西瓜因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而高度不育;减Ⅰ后期一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最终形成两种配子,因此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自交后裔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卵裂时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会。故只有③④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2.(·海南高考)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状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 , F1 体 现 为 非 糯 非 甜 粒 , F2 有 4 种 体 现 型 , 其 数 量 比 为9∶3∶3∶1。若反复该杂交试验时,偶尔发现一种杂交组合,其 F1仍体现为非糯非甜粒,但其一 F1植株自交,产生的 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体现型。对这一杂交成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长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代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解析:选 A 由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玉米杂交,F1体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 4 种体现型,其数量比为 9∶3∶3∶1 可知,玉米非糯对糯性为显性,非甜粒对甜粒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照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构成如图 1。在偶尔发现的一种杂交组合定律,由某一 F1植株自交后裔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体现型可知,此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不遵照自由组合定律,也许的原因是:该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其 F1的基因构成如图 2 或图 3。故 A 选项较为合理,而 B、C、D 选项均不能对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3.(·海南高考)有关植物染色体变异的论述,对的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长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