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普高部教师教学行为,推进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基本规范。一、有效备课(一)个人备课1.准确解读教材⑴拿到教材,应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通过备课组活动,制定全学期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进度。⑵把握单元、章节(专题、板块)和课文的知识内容。⑶研究教材中提示性文字、教材练习和教学建议,明确编者意图。⑷钻研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准确定位教学目标。⑸明确所教内容的重点和难点。2.有机整合资源⑴灵活处理教材。①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内容;②选择最佳切入口;③合理安排课时教学内容。⑵适当引进教学资源。①引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外来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延伸学习空间;②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教材知识。3.科学设计教学过程⑴设立单元、章节(专题、板块)、课文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教案中有“学情分析”;从课改“三维目标”出发,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性;根据教材的重点内容确定主要目标;两课时以上的教学内容应有总目标之下的分课时目标。⑵预设主要教学环节的问题情境和师生双边活动。①主要教学环节是指预习、导入、重点、难点突破、课堂巩固小结、拓展延伸等;②问题情境的设计: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障碍,将它们转化为问题;提早收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理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着重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设疑,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将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的热点问题有机吸纳进来;教学环节转换时问题过渡要自然;问题不能过于琐碎,不要太多;③教与学活动同步设计:教师讲什么,学生练什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要一起考虑,同步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要有明确而准确的意图,要有明确的指向;课堂教学的训练方式要适当,训练强度要适宜。4.规范书写教案学案⑴教案书写格式应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与过程设计、作业和板书设计等内容。⑵两课时以上的教学内容需书写分课时教案。⑶提倡教案学案一体化,提倡经常写教学后记。(二)集体备课1.个人认真初备个人初备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前提。备课组所有成员均要超前写出集体备课讨论范围内的所有教学内容的每课时教案。2.开展组内说课(1)说教材。说课程标准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内容在节、单元乃至学期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其编排意图;说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确定的依据等。(2)说学情。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起点与能力分析;说明通过什么方式,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什么方式,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3)说教法。主要包括突破重点和难点所选用的方法和具体措施,习题的选用原则和训练方法,采取的教学手段及其所起的作用和理论依据以及如何加强双基、培养能力。(4)说程序。主要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时序安排,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板书设计等。(5)说练习设计。设计的课堂、课后作业及意图。3.积极参与集中研讨(1)集中研讨要在找不足、找问题、寻策略上下工夫。(2)备课组长要在集中研讨基础上形成教学指导意见。(3)集体备课要认真记录。记录内容均要包括活动时间、参加人员、主持人、主备人等,尤其要对研讨过程所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做全面记录,各位教师的发言要记录详尽,为二次备课提供丰富的素材。4、深入二次备课结合集中研讨意见,对自己的初备教案作深入推敲、补充并作出修改。二次备课的方式可以在初备教案上做旁注,做知识点的解说,做教学方法的更换,做教学片段的增删等。5、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内容重点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或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和技巧、学生创新的火花等。二、有效上课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根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