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村庄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风险性生态要素对村庄发展的影响 风险性生态要素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村庄居住安全和居民生存的生态要素,受这些要素影响的地区包括:地质灾害危险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洪涝调蓄地区、基础设施防护地区,对于这类地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村庄和居民的生存安全。具体限建要求分述如下: 1.1地质灾害危险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活动断裂带 活动断裂带为平原区活动断裂上升盘埋藏深度小于100米,距断裂轴部100米范围内划分为限制建设区。在主要断裂分布的影响区内,高层建筑、地下空间设施及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应避让,为禁止建设地区。禁止建设永久性居住设施、生命线工程以及易产生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的项目。但由于目前尚未完全探明北京市地震活断层的准确位置、活动性和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因此在活动断裂带两侧2000米划定缓冲区限制建设,缓冲区范围内的新建、扩建工程应进行地质勘察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因此在活动断裂带影响范围内的村庄应注意对建筑物加强防震减灾等措施,同时禁止新建村庄或现状村庄大规模扩建。 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谷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共计有泥石流沟谷 705 条。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谷严格限制村庄建设,无防范措施地区的现状村庄应建设防护措施,无法防护或防护困难的现状村庄应迅速搬迁。 滑坡危险区 滑坡在北京山区发育较少,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平谷区,且滑坡体规模一般较小。滑坡可能造成村镇、水利工程等损坏,因此将滑坡影响区域划分为危险区,为禁止建设地区。 在滑坡危险区内严格限制村庄建设。无防范措施地区的现状村庄应迅速搬迁。 塌陷危险区 崩塌是北京山区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同时也是地震地质次生灾害之一。在存在塌陷危险的范围内严格限制建设,特别是禁止建设永久性居住设施、生命线工程以及易产生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的项目。 在塌陷危险区内应严格限制村庄建设,无防范措施地区的现状村庄应迅速搬迁。 地裂缝所在地区 地裂缝与地震断裂带附近的地面沉降有关。主要分布在潮白河、温榆河、小中河、泃 河等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地区,主要现象地面裂缝、错位,造成建筑物倾斜、变形、倒塌、沉陷等。地裂缝所在地危害较大的为禁止建设地区;地裂缝中心地带至两侧 100m以内的两翼地带内限制建设永久性居住设施、生命线工程以及易产生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的项目;地裂缝两翼地带至地裂缝两侧 500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