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玉米产量潜力与实现的限制因素评估 粮食生产 2011-03-06 10:11:28 阅读 15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老墨《玉米产量潜力与实现的限制因素评估》 内容提要:对 1949至 2005年玉米产量变化资料分析表明,50年来,我国玉米单产提高了 248.43公斤,增幅为 331.68%,年均增加 5.54公斤;总产由 1175万吨提高到 12600万吨,增加了 10.72倍,其中单产贡献占 84.9%、面积贡献为 15.1%,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单产的增加,技术的创新、突破与扩散在玉米单产的增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玉米单产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按光温理论产量、理想条件产量和近期现实产量潜力估算,我国玉米主产区依次有 2114.59公斤、969.50公斤和 261.82公斤增产潜力,分别相当于现有生产实际单产水平的 7.44倍、3.95倍和 1.80倍。采用专家参与式研究表明,当前限制玉米产量潜力实现的主要因素是施肥方法不科学,耕作栽培管理粗放,技术不规范与到位率低等栽培种植技术问题;其次是以干旱为主的不利生态、气候条件和玉米品种多乱杂、缺乏高产稳产的区域主导品种,而土壤侵蚀严重、耕层变浅和地力不足以及玉米螟等主要病虫害严重发生也已成为玉米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障碍因素。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近期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领域,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2005年 11个省15个玉米试点县的15003位科技示范户平均亩产 580.24公斤,基本实现了玉米近期现实产量潜力。 我国现有人口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预计30年后将增至 16亿,人均耕地将减少到 1亩,未来如何保证粮食和食物安全?这是人人关心的头等大事。玉米是C4高光效作物,蕴藏着巨大的产量潜力,被誉为 21世纪的“谷中之王”。世界玉米最高产纪录是美国Francis Childs于 2002年创造的亩产1823.4公斤,比小麦(1013公斤)和水稻(1014.8公斤)高产纪录分别高出 810.4公斤和 808.6公斤。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常年播种面积 3.5~3.8亿亩,总产量约 1.2亿吨,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20世纪玉米产量的快速增长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新的世纪,玉米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是保障需求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玉米增产潜力和主要限制因素,明确科技创新和扩散的方向与目标,对提高玉米生产能力,保障我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