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设置段落格式》试讲答辩 【教学设计】《设置段落格式》教案一、教学目的1.会用段落功能区和对话框启动器设置段落的格式,掌握段落的五种对齐,四种缩进,两种间距的使用方法。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及任务驱动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知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亲密联络,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段落功能区和对话框启动器设置段落格式【难点】可以纯熟地掌握设置段落格式的操作环节。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篇文档,一篇是毫无格式的,一篇是设置过段落格式的,提问学生哪一篇更美观?从而告诉学生通过合理地设置段落格式使文章变得大方得体、赏心悦目。引入新课——设置段落格式。(二)新课讲授1.选中要设置对齐方式的段落;2.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左对齐】按钮。或者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左对齐方式。五分钟时间自主操作,尝试用两种措施设置五种对齐方式,体验不一样对齐方式的魅力。任务二:设置缩进【教师】对话框启动器中尚有哪些设置段落格式的方式。【学生】缩进和间距。告诉学生通过设置缩进可以让段落愈加分明。小组讨论 7 分钟时间并完毕如下操作:1.仿照对齐的操作环节尝试设置缩进,总结设置缩进的操作环节。2. 缩进方式有哪些?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有什么区别总结:1.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可以设置不一样的缩进方式。2.左缩进和右缩进,特殊格式包括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是第一行缩进,悬挂缩进是除了第一行之外其他行都缩进。任务三:设置间距间距可以分为两种,段落间距和行距,对其设置可以更好地观看文档。同学按照环节完毕如下任务:1.打开“我的家乡——沈阳”文档,增长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间距;将光标定位在第一段的末尾;在“段落”功能区的【行距】下拉列表中,选择【增长段后间距】。2.将第二段的行间距设置为 1.5。选定第二段;在“段落”功能区的【行距】下拉列表中,选择“1.5”。学生完毕后对成品进行点评,表扬做的又快又好的同学,鼓励其他同学下次努力。(三)巩固提高【教师】“依次进行格式设置是不是很麻烦?什么措施可以快捷地进行设置?”同桌讨论,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段落对话框一次性进行设置。(四)小结作业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作业:思考怎样辨别文档中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