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分析1、原文分析自由和科学(中心论题):“目标价值一致与手段”(“人类发展与手段”) → 两种目标(分论点):科学的发展(与手段)、人的精神发展(与手段) → 实现两种目标的条件 → 两种自由(重要句子和概念) → 外在自由(两种)、内心自由 2、对考纲对本题要求的领会A、考纲明确说明本题的文类为论述类文章B、理解a、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b、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C、分析a、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所设问题与考纲的要求完全一致 12—13 题意在考核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和概念的含义与含意,能力层级为 B。12 题:理解“第一个目标”和“第一种外在自由”。13 题:理解“第二种外在自由”。 14 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14 题:分析和把握“内心自由”。 15 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15 题:综合分析和把握“两种自由”: 外在自由(两种)与内心自由。二、评分细则及要求本大题(第 12—15 题)意在考核学生对现代文的概括、归纳、理解和分析能力。其中,第 12—13 题意在考核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和概念的含义与含意,能力层级为B。此两题为选择题,机改,没制定评分细则,也没统计相关数据。第 14 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第 14 题评分规则为灵活的按点给分,答对三点给 4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答对一点给2 分。本题有三个要点:① 权威、社会偏见、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最好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要点简明地回答出来,给 2 分。要点源自最后一个自然段“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如直接把这句话写出来,也给 2 分。这一点涉及主客观范围,其它答案对要点切合的紧密程度与表述情况,酌情给 1-2 分。② 社会(学校)的促进或干涉,最好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要点简明地回答出来,给 2 分。要点源自最后一个自然段所提到的学校与社会的影响。如照搬文中原话,酌情给 1-2分。如没提“社会的影响”只提到了“学校的影响”,也从宽给这一点满分。这一点属于客观因素,其它答案对要点切合的紧密程度与表述情况,酌情给 1-2 分。▲上述两个得分点容易产生混淆,可能有同学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