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拓展学生阅读能力【内容摘要】: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网络技术的特质要求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要求学习者的主动行为。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从学习者主体性发展的角度,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学习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教育小学生阅读阅读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网络技术的特质要求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要求学习者的主动行为。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从学习者主体性发展的角度,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学习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所谓互联网学习环境是指:计算机设备通过电话线路(或其他线路)经由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这样的环境可以是单独的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也可以是配置齐全、局域与广域环境融合的局域网。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在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它认为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的发展需要的土地上。一般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策略的获得,阅读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经过了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归类、信息资料的解释、规则原理的再运用等阶段。据此我们设计这样的一个学习流程:1.明确出发方向,提出合理建议。明确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如《夜莺之歌》一文教学前,我们发现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而市区图书馆离学校很远,因此我们组织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方向,进行拓展阅读。在《春》的拓展阅读中,教师事先在互联网冲浪,了解网上朱自清的一些资料、他人对朱自清的评价等,下载相关内容,做成一张网页作为学习导引。课堂上通过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通过宽泛收集信息与初步的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的学习视角与主题,这个主题选择源自学习者的特定兴趣与感受,源自学习者的内心。2.网络主题搜集,提高信息收集速度。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通过互联网或书刊、报纸、杂志,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在《夜莺之歌》的拓展阅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男孩子喜欢武器,于是有的同学就留意收集二战武器的资讯,下载了许多当时的坦克、航母、飞机的资料;有的男孩子喜欢战争场面,于是他们集中收集二战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崇拜英雄,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扫盲版”网站了解二战的重要人物丘吉尔,斯大林等;有的孩子对国内的抗日战争发生了兴趣,于是他们找到并阅读了抗日勇士杨靖宇将军的英雄故事,并从时事网站进入“声援东史郎”的专题,下载了含有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照片和具体数据的网页,提高了信息收集速度。3.适时归纳整理,...